对此,北京市疾控中心今天发文表示,监测数据显示,今年蚊虫密度相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加。但温度较高,特别是超出蚊虫适合活动的温度条件时,就会出现“蚊虫叮咬减少”的现象。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有害生物防制所对全市蚊虫密度的监测,从监测结果来看今年蚊虫密度相比去年同期其实是明显增加而非减少。
特别是今年六月初,北京经历了多次降水,造成有利于蚊子繁殖的环境条件。而近期部分市民感觉到今年蚊虫少了原因其实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被蚊子叮咬的机率降低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蚊虫密度的下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在温度比较高的时候,特别是超出蚊虫适合活动的温度条件时,就会出现“蚊虫叮咬减少”的现象。
有人为此查询了蚊子能忍受的最高温度,发现网传蚊子40℃以上会热死。这是真的吗?据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当温度达到29℃时,蚊子传播疾病的效率达到顶峰。温度更高或更低时,活跃度是下降的。据中国天气网的信息,研究表明,当气温处于25-30℃时,蚊子繁殖最快。10℃以下,蚊子基本上都进入到冬眠阶段。
20℃以下,蚊子会变得反应迟钝,几乎不再吸血。35℃以上,蚊子卵、幼虫、蛹在水里就会停止发育,甚至大量死亡。温度过高会导致路面小型积水变少,蚊子便缺少了产卵的温床。40℃以上,对蚊子几乎是致命的,持续40℃左右的高温,会热死不少蚊子。如果发现身边蚊子变少了,也不要高兴得太早。因为,如遇下雨降温,蚊子可能还会“卷土重来”。
每年5月-10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都会进行蚊虫密度定期监测,历史监测表明每年7-8月是北京地区蚊虫密度与叮咬高峰期。结合前期蚊虫监测结果,如果高温的天气条件一解除,较高密度的蚊虫仍会对市民形成一定的叮咬骚扰的危害。市民们仍需要做好自己的防蚊工作。影响蚊子密度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和环境,除了合适的气候,还需要适宜的水孳生环境,做好各类环境中水的管理,也能有效降低蚊子的密度与叮咬。关注本站不迷路。带你及时获取游戏讯息,游戏攻略、热点话题、娱乐八卦、最新资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