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亮剑》中,如果是骑兵营遇上骑兵联队,胜算有多大
- 亚阿战争是不是证明未来战争中坦克,高炮,自行火炮会退出战场
- 东北剿匪的匪是什么人员构成
- 二战时,日本下辖164个师团,总计约700万人,为何日本动员能力如此之强
- 美国逼进日本本土,拥有了制海权,为何还要让苏联出兵消灭无家可归的关东军
《亮剑》中,如果是骑兵营遇上骑兵联队,胜算有多大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需要搞明白另一个问题:
在战争的历史上,我们有歼灭过日本骑兵联队这样的战绩吗?
答案是有的,但战例少得可怜!
1932年1月9日,此时距离已经过去了将近四个月,东北三省全境几乎已经沦陷。但此时,东北各地先后成立的东北义勇军也举起了的大旗,约30万义勇军战士在东北各地对日军展开了一系列的袭击和抵抗。而就在这一天,一个振奋的新闻消息传到了关内:日军一个骑兵联队,在笔者的老家辽宁锦州下属的锦西地区(今葫芦岛),遭到东北义勇军的全歼,该骑兵连队长古贺传太郎中佐被义勇军战士击毙。
这也是自以来,侵华日军被击毙的最高军官之一!
消息传来,关外的亿万民众无比振奋!话说日军一个骑兵联队成建制覆灭,这恐怕是自明本入侵朝鲜半岛以来,我们对日作战所取得的最大成绩。不过可惜的是,随着后来信息的进一步明确,我们才略显尴尬地发现,发生在1932年1月9号的这场锦西之战。当地的东北义勇军的确击毙了古贺传太郎中佐,但根本没有全歼一个日本骑兵联队。
或者更简单地说,战斗的当天,由于日军兵力分散且过于轻敌,这个日军骑兵联队长,仅仅率领了半个骑兵中队——60名骑兵参加了这场战斗。也就是说,锦西之战,当地的东北义勇军只击毙了这60名骑兵(另有27名步兵被击毙,整个战斗共击毙87名日军)。
而这场战斗中,当地义勇军的参战兵力是多少呢?根据战后幸存的日方官兵估算,我方出动的武装力量大概在1300人左右。也就是说为了干掉这60个骑兵和27个步兵,我们出动了整整1300多人,兵力是对方的15倍以上。
而在整个战争期间,我们有过真正歼灭日本骑兵联队的战斗吗?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发生在1939年的包头战役,指挥全歼了日本小岛骑兵联队约900人,并在战斗中击毙了小岛林兵大佐。
而在这场战斗当中,出动了多少兵力呢?答案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他的王牌35军(解放战争中,在新保安被全歼)全部出动,外加一个骑兵师和马占山的游击队,全部兵力共计三万余人。
也就是说,为了打赢这场战役,我方和日方的兵力对比达到了恐怖的30比1!
结合这样冷冰冰的历史,我们就可以回答最早的问题了,倘若李云龙的独立团能够保持一个骑兵营的规模,话说孙德胜能歼灭日本黑岛骑兵连队吗?答案是不但不可能,别说孙德胜有一个骑兵营,就算他有一个骑兵团甚至骑兵师,他也打不过黑岛骑兵联队!
话说战争中,我们战胜日本骑兵部队,为何如此困难?而答案是:我们与他们根本就不在一个重量级!
要知道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陆军的建设就已经开始向西方化和现代化迈进。大量引进欧美纯种战马,学习西方现代骑兵技术。早在甲午战争时期,日本的标准骑兵部队的战斗力已经可以与欧美骑兵部队进行PK。而一战过后,随着机械化的发展,欧美各国在推崇机械化的背景下,普遍压缩和裁减了骑兵规模。而日本方面对这样的变化,虽然采取了一定程度的,但在现代化战争的压力背景下,日本陆军也无力阻止这样的变革。因此,在二战正式爆发前,日本的骑兵建制也受到了一定的压缩。
但这也意味着,在裁撤过程中,新兵和战斗力一般的骑兵会被陆续淘汰,但真正的老兵会尽可能地保留。到了战争时期,日军的骑兵建制虽然受到了压缩,但能保留下来的全部是精华!
以抗战时期日军师团下属的骑兵联队为例,抗战时期该类建制的骑兵联队遭到压缩,大部分骑兵联队只能保持500-1000人的规模,下辖2-4个骑兵中队(每中队2挺歪把子轻机枪),规模较大的联队会再配备机枪中队(4挺九二式重机枪)和部分迫击炮,掷弹筒仍可以配备到班级单位,火力已超过八路军一个主力步兵团。而在人员素质上,对比八路军和的大部分人员均是新兵招募,日军的骑兵联队通常以多年的老兵组成,战斗素养和机动性能已不止高出一个档次!
所以在战场上,在与我方骑兵的碰撞过程中,无论是驭马技术、马上开枪、还是骑马砍杀,日本骑兵的战斗力都达到了世界最一流的水准。而对比同一时期的我们,马上的骑兵是新招收来的,战马也不一定是草原上的良马,枪械马刀破旧不堪,甚至缺乏。这样质量级的骑兵碰撞现代化级别的日本骑兵,那结果会是如何呢?
就像《亮剑》当中的独立团骑兵连,该骑兵连是在万家镇战役中,从伪军一个骑兵营手中所抢到的武器装备而组成。可既然他们只是伪军,那不用多想,他们手中的骑兵装备肯定是下等当中的下等。先不说和马刀,光是他们手中的马匹,很可能只是来自于乡村购买和夺取。而农村的马通常不是用来长途奔袭的,而是用来缓慢拉车的。这种家养的马骑没有野外生存能力,更没有长途奔跑和碰撞的能力,跟真正的骑兵碰撞,这样的武装只有被全歼的结局!
在1936年红军西征时期,红军西路军就曾组建过这样的骑兵师,通过民间搜集马匹,组建了一支200人的骑兵师,在1937年1月发生的高台战役中,这个骑兵师终于派上了用场,他们与马家军的骑兵发生了碰撞。结果不出所料,不到一个小时,这个骑兵师竟然全军覆没!
而消灭他们的马家军骑兵,很多参战官兵只是当地普通的民团!
所以倘若独立团的骑兵营碰撞黑岛骑兵联队,骑兵赢得胜算是0%,被全歼的概率是100%!
亚阿战争是不是证明未来战争中坦克,高炮,自行火炮会退出战场
大国的坦克,高炮,地炮,等地面武器就摆在那里不动小国也不敢动手。因为大国强国它强就强在战争体系全面,如侦察战场情报各兵种和军种,各级关系和个部门,随时随地不受任何的干扰就能马上联系,马上勾通。马上打击,战争体系全面。各种要素高小国百倍。大国之间如果打仗如果美中打仗如果中美军机军械技术相当或差距不大就不可能开战。各种兵器和技术装备和战争体系都是吓唬对方,根本就没有作用。战争就是弱的一方才是被首先打击的对象。弱的一方它既使什么武器都有,强大的一方也会毫不犹豫地打击你。因为弱的一方武器数量不是太多,或者是武器根本就全部购买而来。这样的战争没有大国支撑根本就玩不转。大国一插手就能打下去。阿亚开战不是也有大国再插手吗?武器的根本作用只有大国手中才能发挥到作用,阿亚战争的武器不管是什么装备最终是强大的一方把武器发挥到极致,而弱的一方手持一流武器也白搭。只能是被动埃打,如果大国插手另当别论。什么先进武器在谁的手中不重要,而是政治和国力才决定武器的发挥。
东北剿匪的匪是什么人员构成
什么是匪?匪是怎么构成的?
东北,曾经是土匪横行,所以,做为东北人,在业余时间还是多看了几本关于东北土匪的书的,对匪的问题也略有了解。
匪的构成:一是逼上梁山的,有人做了坏事,被人追杀,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一狠心就当上了土匪;有的人欠债输钱,还不起账了,就去当了土匪;官逼无路,了,也只能当土匪了;还有想当官的人,借着那时候混乱的天下,占山为王,招兵买马,最后与官方讨价还价,摇身一遍,成为地方上的什么什么的长了;图财,当土匪打家劫舍,就有了钱财了,从穷人就变成有钱的人了!
匪的武装规模:据统计,在吉林省,黑龙江省,有名有姓的有报号的土匪绺子就有300多股,最多的有上千个人,少的也有十个人八个人的。有的就是纯土匪,人不多,不敢去地主老财家去抢,就专门抢老百姓家的。有的是杀富济贫,枪多人多,专门抢有钱人家的,然后抢来了还会帮助穷人的。有的是救国救民的,是的。
匪的队伍:土匪的队伍是什么人都有,地痞无赖,穷人富人,还有那时候的旧军人,地痞无赖,游手好闲,骗吃混喝,这个土匪也正适合他们;穷人了,当上土匪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富人当土匪是为了保他们的家不首抢劫;旧军人没事干了,还有点打打杀杀的本事,也就当上了土匪。所以土匪的队伍什么样的人都有,总我们一句俗话说,就是什么样的鸟都有!
土匪的组织机构有大当家的,也叫大掌柜的,有四梁八柱的,下面的就叫崽子了,土匪的主要活动就是咂窑、绑票、吃票,到了冬天有吃有喝的就开始猫冬了。
土匪也有绺规的,也有相互之间的规矩的,有信仰和风俗的,土匪有黑话,相互见面都是用黑话交流的。“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的土匪黑话,我们也都听过的!
土匪的最后的结局就是收编,有让日本人收编的,有让国民党收遍的,也有让党收编的,最后恶习不改的或投靠国民党做坏事的,就被解方军剿灭掉了,看看林海雪原的故事,就会对那个时候的土匪有更多了解的!
【社会现象,家庭问题,独家观点,解惑释疑。请您关注从善如刘的头条问答!】
二战时,日本下辖164个师团,总计约700万人,为何日本动员能力如此之强
《长沙保卫战》里那个小和部一郎,也就十六七岁的样子,被干掉了做了WAF,他抗着比他还高的大盖来侵略,最后自毙。这事也不全是杜撰,根据第十军的老兵们回忆,衡阳保卫战期间,赤膊冲锋的里面有许多高中学生兵,这已经不是啥军事动员能力,而是举国疯狂了。
数据不对,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其陆军总计编有168个师团约540万人的规模,并且这已经是它垂死时期的峰值。与人口基数相仿的纳粹德国相比远远不及,德国人总共动员了1420万人参军,兵力峰值为780万,步兵师的超过了300,怎么能说日本人“动员能力很强”?
所谓700万人的概念是以讹传讹,因为日本陆海军加一起也最多667万人,其中海军的军舰虽然没有几艘了,但仍然有各类人员130多万,所以陆军的实有兵力就500来万。就这500来万当中,精壮士兵的比例已然不高,因为日本兵已经挂掉了200多万,按照战争时期的比例,至少还有同等数字的因伤致残,也就是说,有近500万人损失掉了。
一般而言,18岁到40岁的适龄男子才是正常的征兵范围,只占人口总数的6—7%,别忘记还有半数人口是女性呢。当时日本的人口(不算殖民地)只有8000万人,因此现役、预备役加上第一补充兵、第二补充兵有400多万是比较正常的,而经过连年战争,这部分人能活着一半就不错了,先死的当中肯定也是先入伍的居多。
也就是说,到战争末期日本陆军合格的士兵最多还有200万人,那么其它300多万怎么来的呢?当然就是扩大征兵范围,到1944年已经是从14岁到60岁的男子都必须服兵役了。一个60岁的老头和一个14岁的孩子能有多强的战斗力?滥竽充数罢了,所以兵员数量虽多,顶用的已经很少了。
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日苏双方伤亡总数相差不是很多,关东军老兵的战斗力还是比较强悍的。而到了1945年苏军进攻东北时,对80万关东军完全是碾压,原因就在于关东军已经是空架子 ,不仅大多数重武器转运回国,其兵员构成也是老弱病残外加“开拓团农民”,当然顶不住苏联从欧洲战场调回来的百战之师。
不光比不上德国,更别提美苏两大军事强国,日本的战争动员能力甚至不如英国。而制约其动员能力的主要原因,是军工生产能力的不足和资源的匮乏,士兵是完全脱产的高消耗群体,装备、食物、衣帽鞋袜等一切用度,都必须由国家财政支出,到战争末期日本已经基本破产,通货膨胀率高达400%。
日军的大盖从1907年开始玩命生产,投降前造出来300多万支,德国的基本步枪98K从1935年到1945年九生产了1450万支。日军的歪把子(28000挺)、拐把子(41000挺)和九九式(53000挺)加一起生产总量不超过12万挺,而德军仅MG42通用机枪就生产了100万支,这就是差距。
日本的所谓“工业化”那是对比亚洲农业国而称谓的,跟欧美的生产能力比较仍然很是悬殊,没有足够的武器何谈装备部队?关东军在1945年连大盖都略感不足。
所以日本的扩军也是一点点来的,因为它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比较有限:1937年开战时是17个常备师团,年底算上特设师团有24个;1938年扩编到34个,1939年达到43个,1940年扩充到49个,太平洋战争爆发的1941年11月也才有51个师团,可以看出,增长比较缓慢。
1942年58个师团、1943年总数为70个、1944年为99个,而1945年上半年却突然膨胀到168个师团,随便想想,也知道这半年扩充起来的69个师团是什么货色:
独立混成旅团升格、独立步兵旅团升格、独立守备队升格,期间塞进大批老弱士兵,徒有其表而已。这些师团绝大部分都还没有参加战斗,就在本土缴械投降了,你连战斗力都评估不出来。
1945年初的湘西会战,第四方面军破天荒抓了400多日军俘虏,王耀武兴冲冲去视察,却发现是一大群嘴上没毛的日本小屁孩儿,久经沙场的王耀武大失所望,但同时也感叹:“日本人快完蛋了”。
美国逼进日本本土,拥有了制海权,为何还要让苏联出兵消灭无家可归的关东军
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发布,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
同月30日,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发表声明,宣布将大东亚战争进行到底,也就是拒绝投降。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加入了波茨坦公告。
4月份的时候,美军就占领了冲绳,迫近日本本土。此时美军已经制定好了登陆九州和关东的作战计划,并且掌握了制空和制海权。
在苏联对日宣战前两天,也就是8月6日,美军在广岛投下了一颗。在苏军发起进攻的当天,8月9日,美军又在长崎投下了一颗。
看上去美国对日本拥有绝对优势,似乎没有必要让苏联出兵东北,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
一、苏联出兵是遵守雅尔塔协定
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的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和斯大林就远东问题达成了秘密协议,也就是后来的《雅尔塔密约》。
《雅尔塔密约》规定,苏联在结束对德战争后的2-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作为交换条件,罗斯福牺牲了大量的利益,比如承认外立,允许苏联恢复沙俄时期在东北的权益等等。
当时罗斯福之所以对斯大林作出大量妥协,直接原因是1944年4月至12月的豫湘桂战役中,国民的大溃败。
这场大溃败不仅加剧了史迪威和的矛盾,史迪威要求撤掉的最高统帅职位,最终虽然以史迪威被撤换结束,但罗斯福对的作战能力表示质疑。
此外在太平洋战场上,虽然美军拥有绝对优势,但是战况惨烈,形势依然严峻。美军当时估计,欧洲战事结束后,对日作战还需要18个月以上。
而日本占据了大陆广大的领土和沿海不少岛屿,美军希望在进攻日本本土时,有盟友能在大陆上牵制日军,不让日军尤其是东北的关东军增援本土。从当时的情形来看,显然不能承担这个任务,只有苏联可以承担。
所以,苏联最后宣战的时间,是完全遵守了雅尔塔密约。
二、苏联出兵是压倒日本的最后一根稻草
1945年8月6日,日本广岛遭到了轰炸,但是日本并没有被吓倒。他们寄希望于苏联的调停,希望有条件投降,体面的结束战争。当时苏联和日本有中立条约在,所以双方并非战争状态。
同时,日本内部的好战派则制定了《总决战计划》,这个计划可以说,主要是想依托大陆节节抵抗,跟盟军(主要是美英中三国)同归于尽。这个计划的核心是东北和朝鲜,在这里,日军将和盟军战至全部毁灭。
好战派认为,日军在东北和朝鲜毁灭后,英美会占领东北和朝鲜,但此时他们和苏联的矛盾将会激化。这样日本本土就可以保留下来,不至于亡国。
按照这个作战计划,日本在东北的关东军,将是实施这个计划的最核心力量。
但是苏联对日本的宣战,打破了日本有条件投降的幻想,也打破了好战派进行总决战的计划。关东军首当其冲,面对苏军,核心力量被消灭,也就没有机会利用盟军矛盾了。
对美国来说,苏联出兵,有利于加速战争的结束,自然是乐见其成。
三、美国当时没有能力阻止苏联
苏联出兵虽然是在遵守雅尔塔密约,但大国政治还是实力说了算。美国如果当时有足够的实力,也可以阻止苏联进入东北。不过从当时的现状来说,美国显然不具备这种能力。
1945年7月2日,美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宣布“冰山行动”结束,美军完成了对冲绳的占领。
然而在三个月的战斗中,美军一共伤亡7.5万人。之前2月份的硫磺岛战役,美军的伤亡也非常惨重。
这两次战役,迫使美军不得不重新考虑之前制定的登陆计划,美军估算,如果要进攻日本本土,至少会伤亡100万人。这种巨大的伤亡是美国无法承受的。
当时日本还占据着的东北、华北以及东南沿海的广大领土,要想将日军从这些地方驱逐,美军还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美国原本想依赖的已经被严重质疑,显然是靠不住的。
可以看出来,由于日本的顽抗,当时美军是没有能力阻止苏联进攻东北的。
而让苏联进攻东北反而是有好处的,可以迫使日本投降。不仅迫使日本投降,还挡住了苏联。苏联满足于攫取雅尔塔会议上的成果,失去了占领日本本土的机会,没能像在欧洲那样行事。而日本本土被美军独占,后来成为美国对抗苏联的桥头堡。
总而言之,苏联出兵东北加速了战争的结束,对美国来说,牺牲了的同时,也限制了苏联的扩张,还减少了自己的牺牲。罗斯福在雅尔塔的决定可见其战略眼光多么富于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