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哪首情歌最经典
有一种青春叫周杰伦!作为一名90后,是从小听着杰伦的歌长大的。周杰伦作曲了太多太多好听又经典的情歌。从《彩虹》《不能说的秘密》《珊瑚海》再到《告别气球》《安静》《晴天》等等.....而我最喜欢的是他2007年的《不能说的秘密》。同时这首曲子也获得了第44届电影金马奖之最佳电影原创歌曲。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时大概还在上初中,那时候还没有手机,只有Mp3。是在家看同名电影《不能说的秘密》中听到的。而这部电影中的故事情节至今也让我十分印象深刻。一个穿越时空的爱情故事,叶湘伦和路小雨彼此相爱却不能说的秘密。那时候疯狂地喜欢上了清纯为爱勇敢的路小雨和深深地为周董的钢琴演奏天赋所折服。觉得弹钢琴的男生实在是太帅了!周杰伦就是名副其实的音乐才子!而我最喜欢其中的两句歌词:“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怎么可以写出这么美的意境!仿佛依稀可以记得电影画面:叶湘伦第一次送路小雨回家,路上却下起了雨,于是两人便跑到屋檐下躲雨,叶湘伦举着书包,假装漫不经心的眺望远方,渐渐的两个人视线碰触,最后都害羞的低下头去。恋爱的时候跟对方一起不管做什么都是最好的,这大概就是那时候情窦初开,青涩懵懂的初恋吧。而恰好周杰伦用这两句歌词完美的展现了出来。现在的80、90后再听到这里,是不是也会有一丝初恋爱情的青涩回忆呢!另外一句就是“拼命想挽回的从前,在我脸上依旧清晰可见”....一段已经无法挽回的爱情,只剩下男孩孤单地回忆那些过往的甜蜜画面。 尽管男孩拼命地想挽回,但他知道这场爱情已经结束了,没有理由也没有力气再去要求女孩能回到自己身边。所以说杰伦的情歌总能唱的让人心碎!可以唱出无数情侣甜蜜热恋的画面,也可以唱出无数情侣痛苦分别的画面!这首《不能说的秘密》是从初中以来一直到现在都还会反复听的曲子。实在是太爱它的旋律、歌词、意境、爱情!它甜蜜、懵懂、青涩又黯淡、失望、伤痛!是爱情里每个人都会有的样子,也承载了我青春爱情里的影子!周杰伦的音乐永远不会过时,因为他唱出了我们一代人的回忆!
文天祥的性格,经历,他的经历适用于那类文章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1.出生与成长
文天祥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13世纪初,蒙古族在北方强大起来,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几十年间,纵横欧亚,攻城略地,烧杀掳掠,给带来极大的痛苦.他的儿子窝阔台继位后,又灭了金国,随即挥鞭南指,进攻南宋.从1235-1279年,双方战斗了40多年,南宋朝廷终于灭亡.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终.他是一个永远载入历史的爱国将领著名诗人.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敌.被俘后,他义正辞严,慷慨殉国.
庶民出身
文天祥于1236年6月6日(宋端平三年五月初二日)诞生在江西吉州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富川.这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小乡镇,镇旁不远处正是有丘壑林泉之胜的文山.他的先辈是地地道道的庶民,没有当过官,所以文天祥一再说自己是「起身白屋」.但因为祖辈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在乡间略有名望,被称为「君子长者」.这对文天祥的人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家教严谨
文天祥有三个弟弟,大弟文璧、二弟霆孙、三弟文漳.文仪十分重视文天祥兄弟的教育,对他们要求非常严格.他曾聘请乡中名儒曾凤教导他们,后来家道中落,文仪就亲自授课.他不但要求儿子们背诵课文,还经常提出问题,促使他们思考,启迪智慧.父子常一起议论历代史事、国家大局、社会风尚、士林状况,嗟叹世道人心,痛斥官场.文天祥就在读书和议事的过程中培养了优良的道德品格和丰厚的学问.
良师欧阳守道
欧阳守道是白鹭书院的山长(即校长),以德行、学问知名于州县.他从小孤贫,靠 文天祥
自己苦读成才,不到30岁,就成为乡郡儒宗.成名以后,仍保持赤子之心,宁可别人认为他迂腐可欺,也不改变自己的纯真;宁可自己贫无立锥之地,而不愿他人有一点饥寒之色.待人接物,和风细雨;救人急难,迅如雷电.其坚持正义、不屈不挠的精神及反对空谈、有益时用的学风使文天祥印象最深刻.
见贤思齐
文天祥在童年时,就很仰慕英雄人物,尤爱读忠臣传.有一天,他来到吉州的学宫瞻仰先贤遗像.他看到吉州的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遗像肃穆地陈列其中,令他十分钦佩和敬慕.这些忠烈之士都是本乡本土的人,他们能做到的,文天祥觉得自己也应该能做到.他暗暗地立下誓言:「我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如果我死后不能和他们一样受人尊敬,被人祭祀,就枉为大丈夫!」
状元及第
宝佑四年(1256年),文天祥到京师临安(今浙江杭州)参加科举考试.会试放榜,通过了初选.殿试时,文天祥患病,但仍勉强带着病躯,赶到考场.进门时一阵拥挤,出了一身汗,顿时感到身体舒服多了,头脑也清醒了.看到题目,略加思考,草稿也没打,一挥而就.宋理宗到集英殿亲定名 文天祥
次,把文天祥取为一甲第一名,是年文天祥才21岁. 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文天祥上京赴考,殿试时,考官把他的卷子列为第七名,理宗亲临集英殿阅读考生的卷子,把文天祥的卷子提为第一名.当时参与复审的著名学者王应麟在旁称赞道:「这份卷子,议论卓绝,合乎古圣先贤之大道.文中表现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我为陛下得到这样的人才致贺!」卷子是密封的,拆开一看,考生姓名是文天祥.理宗觉得很吉利,高兴地说:「天祥,天祥,这是天降的吉祥,是宋朝有瑞气的预兆.」此后,人们就以「宋瑞」为天祥的字.
编辑本段2.宦海沉浮
上书建言
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向南宋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九月,忽必烈围鄂州(今湖北武昌).消息传到临安,朝野震动.外号「活阎罗」的宠宦董宋臣建议迁都四明(今浙江宁波),以避兵锋,重演了南宋初期高宗赵构逃亡海上的故事.然而,这对团结军心、民心十分不利.文天祥知道自己人微言轻,且多言招祸,但为了社稷,于是挺身而出,向皇帝上书,指出迁都之议是小人误国之言,董宋臣恶贯满盈,应以斩首.文天祥还建议改革政治、扩充兵力、抗元救国.可惜理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南宋的朝政也一天比一天败坏.
甘于淡泊
景定元年(1260年),文天祥被委任为签书镇南军(今江西南昌)节度判官厅公事,但是他不愿赴任,请求「祠禄」.朝廷应允了,命他做建昌军(今江西南城)仙都观的主管.仙都观是道教的宫观,这个职务是个闲差,文天祥才25岁,却有退隐出世的思想,为什么呢?这是时势造成的.朝廷权奸当道,他的改革设想落空,甚感失望,既不愿尸位素餐,混迹官场,更不愿同流合污,宁愿暂时置身于政治漩涡之外.所谓「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这就是文天祥的处世哲学.
瑞州良吏
景定四年(1263年),由于皇帝不听群言,重新起用奸佞董宋臣,文天祥愤而辞职,后 文天祥
被朝廷贬到地方上任职,治理今江西高安县,当时称为瑞州.瑞州曾遭蒙古兵蹂躏,城垣屋宇被毁,文物古迹被洗劫.文天祥履任后,实行宽惠政策,尽力安抚百姓,筹集资金建立「便民库」,供借贷和救济之用,使地方秩序重新恢复过来.他还修复了一些古迹如「碧落堂」、「三贤堂」等,新建「野人庐」、「松风亭」等,以发扬先贤的民族正气,鼓舞的爱国精神.瑞州在文天祥治理下,百废俱兴.
触动权贵
景定五年(1264年),理宗逝世.权臣贾似道拥立太子为帝(即度宗),进一步操纵朝政.他荒淫无耻,,南宋朝政更不堪.1270年,文天祥出任军器监(掌管武器制造)、崇政殿说书(为皇帝讲解书史、经义)等职.有一次,贾似道托言有病,以去职回乡要挟度宗,软弱的度宗竟涕泣挽留.文天祥为皇帝起草诏书,他没有像过去的大臣那样,对贾似道,反而直言臣下要以国事为重,指出贾似道的行为是「惜其身」、「违朕心」.结果得罪了贾似道,被免去了所有职务. 咸淳六年(1270年)九月,文天祥被免官后回到家乡,他深感人心险恶,世道污浊,决意息影林泉.他在文山修建了一所山庄,隐居于此,寄情山水,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然而,他的内心一点也不宁静,每见落叶萧萧,凉月堕阶,忧国忧民之情就油然而生.咸淳九年(1273年),朝廷起用他为湖南提刑,掌管狱讼,他推辞不了,惟有启程上任.
赣州父母官
咸淳十年(1274年),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境内)知州.赣州是他的家乡,为乡人办事,分外勤谨.他主张对少用刑罚,多用义理,所属10个县的对他非常爱戴,加以这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出现了短暂的安乐景象.但不到一年,元军大举南侵,宋朝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文天祥结束了15年的宦海浮沉,踏上戎马征途.
编辑本段3.兴师救亡
起兵勤王
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度宗病死.贾似道抑长立幼,扶4岁的赵口(发音“xian显”)即位,是为宋恭帝. 文天祥
九月,元军20万人由元丞相伯颜统领,分两路进攻南宋.淮西制置使夏贵不战而逃.十二月,鄂州失守,都统程鹏飞投降.各地宋军将官在大兵压境时纷纷叛变,黄州、蕲州(今湖北蕲春南)、江州(今江西九江)、德安(今湖北安陆)、六安等地相继失陷,南宋王朝兵败如山倒. 赵即位后,元军陷鄂州,京师震动,理宗的妻子谢道清下了一道《哀痛诏》,述说继君年幼,自己年迈,民生疾苦,国家艰危,希望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急王室之所急,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朝廷将不吝赏功赐爵.但宋朝的丧钟已经敲响,各地将官大都观望不前,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哀痛诏》,召集兵马,起兵勤王.
以死报国
德佑元年(1275年)正月,文天祥接到朝廷专旨,命他「疾速起发勤王义士,前赴行在(行在,指皇帝离京寄居之处)」.文天祥奉读诏书,痛哭流涕,立即发布榜文,征募义勇之士,同时筹集粮饷.他捐出全部家财作军费,把母亲和家人送到弟弟处赡养,以示毁家纾难.在文天祥的感召下,一支以农民为主、知识分子为辅的爱国义军在极短时间内组成,总数达3万人以上.起兵勤王在文天祥的生活中揭开了新的一页. 友人曾对文天祥说:「现在元军三路进兵,你以乌合之众迎敌,无异驱群羊斗猛虎.」文天祥回答:「我也知道如此.但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竟无一人一骑应召,我万分悲痛.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难,希望天下忠义之士闻风而起,聚集众人力量,也许能保存社稷.」他还说:受君之恩,食国之禄,应该以死报国.
进军临安
文天祥起兵后,积极要求奔赴前线阻击元军,扭转战局.但遭到朝廷中主和派权臣的阻挠,还有人诬告勤王军在乐安、宜黄一带抢劫.文天祥愤而上书抗辩,社会普遍支持他,太学生也上书抨击投降派.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朝廷终于颁旨召文天祥领兵入京.德佑元年(1275年)八月,部队到达临安,一路秋毫无犯,文天祥声望大增.
常州之役
10月,常州(今江苏常州)告急,朝廷命文天祥率军保卫平江,又派张全率2000兵增援常州.文天祥从大局出发,派义军重要将领尹玉、朱华、麻士龙率3000人归张全节制,增援常州的兵力.但张全卑鄙自私,当三位将领与元军苦战时,隔岸观火,坐视不救,在战斗中又乘夜逃跑,陷义军于孤立无援之地,遂使战斗失利.文天祥请斩张全,却遭到丞相陈宜中反对.文天祥对朝中赏罚不明感到十分愤慨,对国家的安危十分担忧. 元军攻破常州、平江后,临安危急.主和、主战两派意见分歧,各行其是.文天祥、张世杰主战,两人联名奏请朝廷背城一战,危中求安.丞相陈宜中却加紧策划议降,太皇太后也准备「奉表(降书)称臣」、「乞存境土」、「封为小国」.张世杰对朝廷绝望,转到南方招兵,以图东山再起.文天祥的救国方略得不到支持,也想离开临安回江西继续抗元.兵临城下,左丞相留梦炎、右丞相陈宜中先后逃走,朝廷乱作一团.
出使元营
德佑二年(1276年)正月,元军三路兵马围困临安,城内城外,宋朝将官降的降、逃的逃,所剩无几.太皇太后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收拾残局.文天祥见事已至此,不可推辞,答应出使元营,以便一窥虚实,见机行事.但他没有料到对方手段险毒,一番唇枪舌剑之后,竟被伯颜无理拘留.太皇太后失去文天祥后,更无人可以依靠,终于向元朝投降.
编辑本段4.九死一生
斥责降将
宋朝投降后,降将吕师孟挖苦文天祥:「丞相曾经上疏请斩叛逆遗孽吕师孟,现在为什么不杀了我呢?」文天祥毫不客气地斥责他:「你叔侄都做了叛贼,没有杀死你们,是本朝失刑.你无耻苟活,有什么面目见人?你们投靠敌人,要杀我很容易,但却成全我当了大宋的忠臣,我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元朝上下将官听了这话,都佩服文天祥的气概,并说:「骂得痛快!」
镇江逃脱
文天祥虽然被拘禁,但不甘心失败,又不肯归顺.伯颜没有办法,决定把他送往元朝京师大都(今北京).船到镇江(今江苏镇江) 靠岸,文天祥被囚禁在一户居民家中.他命随从暗中打探敌情,联络船只,计划逃走,还暗中藏了一把匕首,以备必要时自刎.逃走当晚,文天祥的船只被元军巡船发现,但因巡船追捕时搁浅,没法走动,元军只能看着文天祥一行12人逃去.
真州被疑
文天祥一行人到达真州(今江苏仪征市,即扬州市西南) (江苏省地图)后,受到真州军民的热情欢迎.守将苗再成认为,以文天祥的丞相、枢密使身份作号召,江淮合力,不难挽回大局.不料淮东制置使李庭芝中了敌人的反间计,以为文天祥已投降元军,到真州来攻城,要苗再成杀掉他.苗再成半信半疑,但上司的命令又不能置之不理,只好把文天祥骗到城外赶走.被自己人怀疑比受敌人侮辱更难受,文天祥不禁仰天长叹.
扬州过客
从真州出来,文天祥一行人乘黑夜通过元军控制的地界,到达扬州城下.名都扬州经过两次大兵灾,繁华的十里珠帘,秀丽的二十四桥,已无复旧观.城上守军盘查严密,形势紧张.进入李庭芝据守的扬州城,会是什么结局呢?文天祥无法预料.这时,一个卖柴人愿意带他们到江苏高邮(今江苏高邮)去,文天祥决定离开扬州,寻找二王行在,即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再为朝廷效力. 文天祥一行人走到桂公塘(距扬州约15里的小村庄)时,天已大亮.为躲避元军,他们藏身于几道断墙后面.正要找点食物,忽然听见大队元军呼啸而至.他们赶紧贴墙根龟缩起来,一动也不敢动.这时,只要有一个元兵探头往里瞧一瞧,他们就会被发现,重做俘虏.幸好天上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元军急着躲雨,匆匆而过.后来才知道,这队元军就是押送他们到大都的那队人,因为在镇江走脱了文天祥,加强了戒备,沿途防范甚严. 从扬州到高邮,文天祥一路颠沛流离,饥寒交迫.随从的人逃的逃、死的死,12人只剩下6个.疲惫不堪的文天祥再也走不动了,他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跌倒了又爬起来,咬着牙前进.幸好遇上一群樵夫,见他们是遇难的,就热情相助,拿来一个箩筐,让文天祥坐在里面,由6个人轮流抬着走.他们历尽艰险,才到达高邮.但高邮方面收到李庭芝文书,严防文天祥攻城.文天祥不敢进城,又向泰州(今江苏泰州)前进.
夜走通州
泰州有船可到通州(今江苏南通),但沿路不但元军出没,还有强盗抢劫,非常危险.文天祥以孤舟一叶,昼伏夜出,虽多次与敌人遭遇,但还是有惊无险地到达通州.他在一首诗中风趣地说:「行客不知身世险,一窗春梦送轻舠.」经过九死一生的磨炼,文天祥已经把艰难险阻视作等闲了.
宦海南归
文天祥在通州听说益王、广王在永嘉(今浙江温州)建立了元帅府,号召各地义兵勇士继续抗元,就马上决定投奔二王.德佑二年(1276年)闰三月,他扬帆入海,回到南宋占据的地方.他计划在闽、广重举义旗,团结各方义兵,统一部署,复兴宋室.
编辑本段5.苦战东南
端宗继位
德佑二年(1276年)五月初一,益王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是为端宗.广王晋封为卫王.文天祥担任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军马.七月,文天祥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督府,福建、广东、江西的许多文臣武将、地方名士、勤王军旧部纷纷前来投效,文天祥又派人到各地招兵筹饷,很快组成了一支督府军,规模、声势都比去年的江西勤王军大得多.但是,朝中大臣不能同心同德对付敌人,成为抗元军事行动的一大隐患.
德佑二年十月,朝廷命文天祥出兵汀州(今福建长汀),不幸战斗失利.在元军的攻击下,南剑州也落入敌手,行都福安(即福州)失去屏障.丞相陈宜中、枢密副使张世杰惊惶失措,急忙护送端宗和卫王登舟入海,以避兵锋.福安府随即陷落,南宋小朝廷从此成为海上的.
赣南奏捷
景炎二年(1277年)初,元军进逼汀州,文天祥退却到广东梅州(今广东梅州).经过整顿,五月间又从梅州出发,打响了收复江西的战役.在文天祥的领导下,江西的抗元军事行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各方义军配合督府军作战,分别夺回会昌、雩都、兴国,分宁、武宁、建昌三县豪杰,以及临川、洪州、袁州、瑞州的义兵都来请求督府节制.文天祥统一部署,挥师席卷赣南,收复了大片土地.
兵败被俘
景炎二年八月,元军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督府军由于没有作战经验和严格训练,战斗力不强,在元军骑兵猛烈的冲击下,惨淡收场,文臣武将或牺牲,或被捕,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虽然文天祥受着国破家亡和妻离子散的巨大打击,但没有动摇其抗元意志.他带兵入粤,在潮州、惠州一带继续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不幸在五坡岭被一支偷袭的元军俘获.他吞下二两脑子(即龙脑),但药力失效,未能殉国.
过零丁洋
元朝的元帅张弘范率水陆两路直下广东,要彻底消灭南宋.文天祥被他们用战船押解到珠江口外的伶仃洋(今属广东省).张弘范派人请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当然坚拒写招降书,但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表明自己的心迹. 文天祥
这首诗就是留芳千古的《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品格成为千百年来人的楷模.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崖山决战
在元军的猛烈攻势下,南宋逃到秀山(今广东东莞虎门的虎头山).11岁的端宗惊悸成疾,在州(今广东湛江市)病逝.张世杰、陆秀夫立8岁的卫王继位,又把行朝迁到新会县南面大海中的山(广东省地图).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初六日,宋、元双方在海面上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海战,最后张世杰统领的宋军战败,陆秀夫背负小皇帝蹈海殉难.
押送大都
崖山战役后,文天祥被押到广州.张弘范对他说:「宋朝灭亡,忠孝之事已尽,即使杀身成仁,又有谁把这事写在国史?文丞相如愿转而效力大元,一定会受到重用.」文天祥回答道:「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能再怀二心?」元朝为了使他投降,决定把他押送大都.
编辑本段6.浩然正气
囚禁三年
文天祥从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抵达大都到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被杀,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这段期间,元朝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它的宋臣.因此文天祥经受的考验之严峻,其意志之坚定,也是历代罕见的,从《正气歌》的惊天地泣鬼神可以体现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
骨肉难圆
文天祥的妻子欧阳夫人和两个女儿柳娘、环娘被元军俘虏后送到大都,元朝想利用骨肉亲情软化文天祥.文天祥一共育有二子六女,当时在世的只剩此二女,年龄都是14岁.文天祥接到女儿的信,虽然痛断肝肠,但仍然坚定地说:「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已如此,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又写诗道:「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表示国既破,家亦不能全,因为骨肉团聚就意味着变节投降. 利诱和亲情都未能使文天祥屈服,元朝统治者又变换手法,用酷刑折磨他.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木枷,关在一间潮湿寒冷的土牢里.牢房空气恶浊,臭秽不堪.文天祥每天吃不饱,睡在高低不平的木板上,又被穷凶极恶的狱卒呼来喝去,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由于他坚决不低头,元丞相孛罗威胁他说:「你要死,偏不让你死,就是要监禁你!」文天祥毫不示弱:「我既不怕死,还怕什么监禁!」在囚禁的孤寂岁月里,他写下了不少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篇.
封官诱降
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世祖忽必烈问大臣们:「南方和北方的宰相,谁最贤能?」群臣奏称:「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忽必烈下了谕旨,拟授文天祥显位.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积翁等写信告诉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说:「管仲不死,功名显于天下;天祥不死,遗臭于万年.」王积翁见他如此决断,不敢再劝.不久,忽必烈又下令优待文天祥,给他上等饭食.文天祥请人转告说:「我不吃官饭数年了,现在也不吃.」忽必烈召见文天祥,当面许他宰相、枢密使等高职,又被他严辞拒绝,并说:「但愿一死!」
从容就义
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上万市民听到文天祥就义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两旁.从监狱到刑场,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详.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47岁.
英名千古
文天祥殉难后,以各种纪念他.曾经参加义军的王炎午写了《望祭文丞相文》,赞扬文天祥像岁 文天祥
寒的松柏一样坚贞.他的死,使「山河顿即改色,日月为之韬光」.1323年,在文天祥家乡吉州的郡学里,他的遗像挂在先贤堂,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并列祭祀.1376年,北京教忠坊建立了「文丞相祠」,后来,他的家乡吉州庐陵也建立了「文丞相忠烈祠」.文天祥的文集、传记在民间流传很广,历久不衰,激励着民族的正气. 在抗元过程里,文天祥对忠君与爱国二事处理得非常恰当.宋恭帝投降前,他起兵勤王;宋恭帝投降后,他没有跟着投降,而是坚持「君降臣不降」.后来,文天祥兵败被囚,元朝又利用宋恭帝去劝他投降,他还是不从.在他看来,宋恭帝是君主,不幸而失去国家,值得同情.但当此之时,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决不能以忠君的行动去改变他忠于国家的信念. 文天祥不仅是一个爱国者,也是一个政治家.他认为宋朝的危机主要在内部而非外部,因此积极要求改革.他批评宋朝「守内虚外」(即镇内媚外)的方针,要求加强地方力量以抵御外侮.同时提出革除祖宗之法,通言路、集众思、从众谋,发挥中书枢密院的作用,主张用人必须举贤授能,收用君子,起用直言敢谏之士.由此可见,文天祥的政治主张,不但表达了时代的要求,而且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编辑本段7.作品一览
《二女第一百四十八》 床前两小女,各在天一涯.[1] 所愧为人父,风物长年悲. 《南剑州督第六十四》 剑外春天远,江阁邻石面. 幕府盛才贤,意气今谁见. 《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 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金陵驿》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已半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文天祥
《吊惠利夫人》 百万貔貅扫犬羊,家山万里受封疆. 男儿若不平强寇,死愧明溪莘七娘.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绝命词》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酹江月》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 铜雀,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酹江月》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 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酹江月》 庐山依旧,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空翠晴岚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 雁过孤峰,猿归危嶂,风急波翻雪.乾坤未老,地灵尚有人杰. 堪嗟漂泊孤舟,河倾斗落,客梦催明发.南浦闲云连草树,回首旌旗明灭. 三十年来,十年一过,空有星星发.夜深愁听,胡笳吹彻寒月.
有哪些听起来莫名伤感的句子
1.
“乡下,爷爷收。”
——《凡卡》
2.
“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三国演义》
3.
“你可知道茴字有几种写法?”
——《孔乙己》
4.
杯中倒满无情酒,心中再无意中人。
5.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6.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
7.
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8.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刘过《唐多令》
9.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
10.
儿时仰星光,举手若能摘,
于今七尺身,天高不可及。
——杜随《杂诗》
11.
半身风雨半身伤,半句别恨半身凉。
12.
我当时没有问,现在也无人可问。
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我们仨》
13.
荣枯不须臾,盛衰有常数;
人生之浮华若朝露兮,泉壤兴衰;
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
——李叔同《落花》
14.
依稀记得小时候,
点就睡觉,
一觉睡到天亮,没有噩梦,
没有惆怅,没有想念的人,
也没有躺着躺着就掉下来的眼泪。
15.
忽然眼前漆黑,辩不出方向,心中正自恍惚,只见眼前好像有人走来,宝玉茫然问道:“借问此是何处?”
那人道:“此阴司泉路。你寿未终,何故至此?”
宝玉道:“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訪至此,不觉迷途。”
那人道:“故人是谁?”
“姑苏林黛玉。”
——《红楼梦》
16.
马克斯上校老死在休养院的最后几年里,
终日坐在自己的摇椅上,望着地板上透进的阳光,思念着阿玛兰塔。
——《百年孤独》
17.
终有一日,你我各结亲,
一妻二妾三四儿女,五六年间,
沧海桑田,历历过往七八皆成旧梦,
剩余二三不过年少轻狂,
老来相忆,空作笑谈。
——《贺新郎》
18.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在每一个东西上面都有个日子,
秋刀鱼会过期,肉酱也会过期,
连保鲜纸都会过期。
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
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重庆森林》
19.
张三丰瞧着郭襄的遗书,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潇洒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倚天屠龙记》
20.
萧峰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心道:“我既误杀阿朱,此生终不再娶,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一个阿朱。岂是一千个、一万个汉人美女所能代替得了的?皇上看惯了后宫千百名宫娥妃子,哪懂得'情'之一字?”
———金庸《天龙八部》第二十三回【塞上牛羊空许约】
21.
所有的人都回到了正轨,只有李文秀,牵着白马慢慢得走回江南,一人一白马,就像她刚来时一样。 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
——金庸《白马啸西风》
22.
我始终为你而紧张,而颤抖;
但你对此毫无感觉,
就像你口袋里的怀表,
你不曾注意它紧绷的发条。
这根发条在暗中耐心地为你数着钟点,
计算着时间,
以它听不见的心跳陪着你东奔西走,
而你在它那嘀嗒不停的几百万秒当中,
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23.
梦里梦到的人是醒来不能说话的人。
24.
拿什么怀念你呢,张合照都没有。
25.
太阳不是突然下山的,我想你也懂。
26.
以后不确定的事不会再弄得人尽皆知了。
27.
喜欢有什么又不是最喜欢只喜欢。
28.
有些人相遇就是错误。
29.
人不耗尽所有期待是不肯说再见的。
30.
哪有什么避风港,心情不好的时候都是一个人。
31.
情绪的尽头,不是脏话,不是发泄,而是沉默。
32.
不知所措的年纪,什么都不尽如人意。
33.
搭错车和错过车都不遗憾,遗憾的是都没有达到终点。
34.
故事不感人,
可讲故事的人却一直在掉眼泪。
35.
什么东西都是攒出来的,
钱是,好感是,失望也是。
36.
原来执着太久的东西本就失去了意义。
37.
没人在看海,
大家都在看自己破旧不堪的遗憾。
38.
后来我发现,世界真的很大,
没有刻意的见面,就真的不会再见了。
39.
成年人结束一段关系的并不是争吵和崩溃,而是一种默不作声的疏离,就算心中早已千军万马、表面上却还是不动声色的跟你谈论着今天的穿搭。
【图文源自网络,侵删】
你最喜欢周杰伦的哪一首歌,哪一句歌词
我喜欢周杰伦的那首《烟花易冷》每次听这首歌我都忍不住要抹眼泪,歌词里并没有的字语,可是平淡朴实的诉说更加触动人的内心…
雨纷纷 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 你始终一个人
斑驳的城门 盘踞着老树根
石板上回荡的是 再等
雨纷纷 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 你仍守着孤城
城郊牧笛声 落在那座野村
缘份落地生根是 我们
雨纷纷…一个人…再等…孤城…野村…缘份…
非常有画面感,孤独…寒冷…等待…期盼…
一遍一遍地听,一遍一遍地唱,一遍一遍地触动内心…一遍一遍地回味…一遍一遍地流眼泪…
“走蛟”如果不是真的,荒野为何见不到蛇尸
蛇大成蟒,蟒大成蚺,蚺大成蛟,蛟大成龙。成龙后继续练级,练不好下场会很悲催滴。
想必大家听过这些古老说法。民间向来有"蛇走蛟"之说,上述就是文化依据。蛇500年化蛟,野外百岁大蛇可以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98年長江"走蛟"传闻。
那么"走蛟"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真的?大家很少在野外看到蛇尸,好像有故事……
1.传说中的蛟
①蛇和蛟的关系
华夏文化中,蛟的前身是蛇。
蛇,或于山野,或于水涧,或于民居,阴冷无声,身披麟甲,无足无翼,可盈可缩,匍匐前行,蜕皮可获新生。自古为人类所敬畏,各种神话和图腾加持,蛇文化是世界性的。
蛇自带神秘光环,本身可盈缩、可蜕皮,蛇和龙文化经常纠缠一起,而蛟在蛇和龙之间,因此,自古以来就有"蛇走蛟"之说。
②蛟是怎样的生灵
翼望之山……贶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汉,其中多蛟。丨山海经·中次十一经
蛟,龙之属也丨许慎·说文解字
蛟乃水中物,也习惯称蛟龙、潜蛟、地隐,栖于河川湖泊,深潭水塘,通常被认为自然水域众生物之首。蛟虽强,但没资格像龙坐拥浩瀚海域。
蛟属广义龙族的一种,是蛇到龙的过渡生物,并非传统上的真龙,大家习惯把蛟列为龙族。
蛟,段位上低于龙,但远强于普通生灵,在神话传说中也占据重要一环。
③蛟长的什么样?
似蛇而四脚,小头细颈,顶有白瘿,大者十数围,如一二石瓮,能吞人丨郭璞注山海经
据文献记载,蛟似蛇,但庞大如龙,生四足,身覆麟甲,头有冠状物,样子像鱼身蛇尾,末身渐细秃,蛟可吞人,为龙属。
《韵会》说无角曰蛟。蛟头小,无角,或生有象征性短角,生三爪,真龙必须五爪,毕竟龙的传人都是五指。蛟多寓意妖兽,蛟现身常伴随洪水等自然灾害。
蛟在各方面配置都不如龙豪华,地盘、光环、本事都比不了龙,龙傲视海陆空。
2.传说中的"走蛟"
蛟来自蛇,蛇不一定成为蛟,万中无一。
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再五百年化角龙,千年化应龙。丨南朝·述异记
水虺hui,指水蛇一类的动物。话说,蛇500年可化蛟,可见这是万中无一的缘分。所谓"走蛟",就是指蛇修炼成蛟。
"走蛟",多在山野河川之间,大蛇修满500年,待机缘来临,借水势冲入山川大河,化而为蛟。成功之后还有机会继续升级为龙、更高级的龙……当然想想就好了。
苦熬500年等来的只是机会,不代表成功"走蛟",因为蛇化蛟、蛟化龙都要渡劫。
传大蛇走蛟时, 会伴随大风暴雨,电闪雷鸣,风云激荡,大水没桥梁。大蛇迎雷霆而上,借水势越过桥面。大难不死,且成功越过,才能化而为蛟,迎来新的大世界。
因此有说法,大蛇走蛟时,行人不可自我加戏,它走蛟,你走桥,寓意被踩在脚下,老话说一辈子难有出头之日。再说500年等来的机会,也是告诫后人不要耽误人家修炼。
3.著名的98年長江"走蛟"传闻
九捌大洪水影响很大,想必大家有听说。
据传闻,有蛟龙隐于在长江之底,九捌年特大洪水把大蛟冲了出来。据说当时有200多名目撃者,洪水褪去仍留有"走蛟"痕迹。
这事曾传的沸沸扬扬,甚至广见报端。如今也常被提及,相信很多人有所耳闻。
"长江十里地,九曲八连环"。长江底生活着怎样的神奇生物,这事没人能说的准。传蛟生河川,长江水域则无疑是最理想栖息地……
此事不便多说,不过小编认为那次"走蛟"事件当为传闻,或者说是来自大众对神话的美好愿景。不知各位看官怎么看?
4."走蛟"之说真假
蛇喜临水而居,通常蛇穴不超过水源五百米,但这不意味着它们是水蛇。蛟为水中物,传说也是"水虺(蛇)五百年化为蛟"。
普通陆蛇怎么可能化为水生物呢?白素贞化的也是小姐姐,人家就没有"走蛟"。
看来水蟒好像有机会,个头也接近。
如果蟒进化出蛟的四足,在水中就是累赘;在陆地又撑不起沉重的躯体。要它何用?还得退化回去。再说了,水蟒喜沼泽等水域不假,但和海蛇那种性质还是不同的。
神话为感性文化,本身很复杂,衍生文化繁多,很多附会之说相互矛盾,但传说可以有自己的小体系,"蛇走蛟"就有了蛇→蟒→蛟→龙。
5.蛇的寿命和宿命
蛇类寿命不一,但有规可寻。通常来说,大蛇比小蛇寿命长,毒蛇比普通蛇寿命长。
小型蛇类,寿命约2~5年;中型蛇类,约5~12年;大型蛇类,约10~20年;蟒蛇寿命30~40年,甚至百年以上的大蟒可以有。
毒蛇因发育更缓慢,寿命相较普通蛇长,一般可达20~30年,短的也有10年左右。考虑到毒蛇个体多普通,这寿命可以了。
可见普通蛇寿命并不长,但华夏文化里,蛇主财富和长寿。毫无疑问,更让远古敬畏的是蟒蛇,就算此爬物只能活40岁,这已远高于古人平均寿命。古人自然认为蛇长寿。
无论个头大小,寿命长短,有毒或普通,蛇类都很难活到寿终正寝。猫头鹰、鹰、雕、鹫、猫鼬、蛇獴、浣熊、大型蜥、刺猬、爱吃辣条的平头哥、家猫、两条腿的动物……这些都是蛇类克星。
生而为蛇,就要接受随时为他物果腹的宿命。蛇类自然死亡现象少的可怜,老鼠碰见都能大快朵颐分而食之……何况蛇类天敌?
小编有话说
蛟乃水中物,来自古老的传说,"走蛟"之说前提得是水蛇。蛟非自然物,当融合了蟒蛇、鳄鱼、大鱼类等动物特征,又加入龙文化元素。这一系列骚操作背后都有着深刻原因,不止为了增加蛟的神秘感和神话性。
蛟的存在,丰富了龙的衍生文化,最重要的是,它弥补了蛇到龙过程中的缺失环节。如此,蛇→蟒→蛟→龙,便成为完整的神话体系,否则显突兀。这是蛟文化存在的意义。
"走蛟"当然只是传说,蛟龙文化属感性精神文化范畴,无法,也无需通过科学理论解释。
非正常死亡是蛇类宿命,蛇类天敌遍及水陆空,甚至同类,甚至能逆袭反杀的鼠蛙类。躺在野外的蛇尸,是白素贞姐姐为它们修来的福分,至少死后才被其他动物分而食之。
地球大生态,万物为平衡。爱家爱国爱地球,人类最基本的情怀。大家为地球阿门一下吧。
谢@笑看春秋14好友邀请,你也阿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