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当时的智圣,可是最终蜀汉为晋所灭,原因何在
蜀汉在三国时期是最弱的一个国家,从经济总量、商贸发展,人口规模、可耕种土地等方面都与魏国相差甚远,这就意味着蜀国在政治清明、统治阶级不腐朽堕落的情况下,能守住自己国土就算不错了,正是因为诸葛亮的天纵之才,把蜀汉治理的蒸蒸日上,并且还能始终对曹魏保持战略进攻的态势,这已经是上天造化了。除了诸葛亮以外,就蜀汉的整体智囊人才来说,并不如魏国,这就意味着诸葛亮一旦过世,蜀汉将会出现人才断层,在后主刘婵的英明带领下,蜀汉不亡简直没有天理。诸葛亮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有出师表里的肺腑之言,才会在天水智收姜维,为其死后的蜀汉储备人才,并且接连不断的六出祁山,北伐曹魏。从诸葛亮一出岐山的战略方向看,他并没有一举吞灭曹魏的打算,而是稳扎稳打,先去陇西,扩大自己的地盘和人口,使蜀汉在实力对比上逐渐压倒曹魏,也为自己死后的蜀汉能始终保持对曹魏的战略优势,徐图中原,最低目标也是保住蜀汉。只可叹,造物弄人,北伐未能成功。诸葛亮死后,姜维的谋略能力不能说就比诸葛亮差,但他有个致命弱点,作为后起之秀,他没有诸葛亮那样对蜀汉朝政的掌控力,最终不得不为避免陷害而屯兵沓中,此时的蜀汉政治,人心涣散,已经岌岌可危。即便如此,司马氏控制下的曹魏也是谨小慎微,在诸葛亮死后二十多年才派出钟会、邓艾伐蜀,若不是邓艾兵行险着,阴平,魏国想一举灭蜀也是不可能的,邓艾阴平本身是一个极端冒险的军事行动,比魏延的出兵子午谷还要冒险,但在蜀汉已经人心涣散的情况下,居然成功了。蜀汉后期无论在国力上,还是统治阶级执政上,都已呈现亡国之象,被灭亡也是自然规律的结果。